“你……你……你說我的詩寫得不好,那……那……那你又寫的什麼?”h峻一著急,嘴巴有點不利索起來。
陳成微微笑,將自己的詩稿輕輕掀起,展現(xiàn)給對方看:
肇自秦時古味存,漓江水潤米為飧。
新湯淺染醋紅sE,細線垂成玉摺紋。
頭醉心折停不住,齒滑唇潤澹仍芬。
陳生嗦粉已成癖,東道招呼勝盈樽!
其實陳成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沒啥思路,畢竟這個的確沒辦法借鑒後人的詩作,從來沒有人寫,哪怕後世各家桂林米粉的小吃店里,也寧愿在墻上編個“乾隆迷路”的美食故事,不會有誰想著要給這玩意寫首詩抬高一下此物的身價。
可寫詩也是有套路的,按照一套標(biāo)準(zhǔn)的范本,人人都能寫出詩來。
首先第一句,從秦朝時就已經(jīng)有了“桂林米粉”這種風(fēng)味——交待了這東西的歷史沿襲,“用漓江的水浸潤本地的大米做成食物——這是交待這東西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藝。
這第一句就好b“超級星光大道”的“自我介紹”,首先交待這玩意是什麼,何種來歷。開門見山,直截了當(dāng)。不至於像h峻的詩,前四句全是虛的,如果不是第五句本T直接說出來了,別人都不知道他寫的到底是啥。
“自報家門”結(jié)束,自然就是“歌藝展示”。
你寫“桂林米粉”,自然就要說明這東西好在哪里,有什麼值得夸耀。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