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蔭雖是科場后輩,卻在1幫年輕名士中風(fēng)頭極盛,儼然已是他們的領(lǐng)袖。
郭嵩燾說:“潘祖蔭最識大體,又1向仰慕左宗棠的才學(xué)。我托他上折子,潘祖蔭1定樂于幫這個忙。”
肅順點點頭,說道:“這事我倒不擔(dān)心。樊燮不顧臉面,官文也跟著把事情鬧大,以為能夠取左宗棠性命。我偏不叫他們?nèi)缭浮?br>
“他們鬧,我們也跟著鬧,把左宗棠的名聲抬出來。我聽說,左宗棠未能進進士,1直耿耿于懷,也恥于做個微末小吏。
“經(jīng)此事件,我們正好可以讓他出山,戴罪立功。湘軍贏下這口氣,于士氣軍心大有裨益。世人也能窺知朝廷的意向,我們8旗里的那幫糊涂蛋,也能收斂1些?!?br>
郭嵩燾贊道:“亭公深謀遠(yuǎn)慮,嵩燾佩服。”
肅順笑了笑,說道:“筠仙,我這兒有兩件事,正要向你求計。請你務(wù)必坦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說?!?br>
做官做到肅順這種位置,想聽真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很多人都會揣摩肅順的心思,挑他喜歡的話來講,甚至不惜說謊。
肅順看重郭嵩燾,原因之1就是他敢講真話,凡事都有主見。
歷史上,郭嵩燾公正亮直,曾在廣東巡撫任上參倒兩廣總督瑞麟。他對此非常得意,曾對曾國荃說“2百年督撫同城之大患,發(fā)其覆者,惟公與我兩人”。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巡撫扳倒總督的,只有曾國荃和郭嵩燾兩人。曾國荃是曾國藩的親弟弟,扳倒的是另1個滿人總督官文。
郭嵩燾還思想開明,成為中國首位駐外使節(jié)。他在歐洲擔(dān)任公使期間,對西方文明有了充分的考察,對中國傳統(tǒng)文明開始進行批判性的思考。
因為這個原因,他被清朝頑固派指責(zé)為漢奸,晚年極為落寞,死后連謚號都沒有。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