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幾名內(nèi)閣閣老其實在接到圣旨之后,對于起來武王府勸說楚毅并不抱什么期望,楚毅的性情如何他們再清楚不過了,就連天子都拿楚毅沒有辦法,如果說他們跑過來真的能夠勸的楚毅改變了楚毅的話,那才是怪事呢。
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此番前來更多的是因為天子的旨意的緣故。
這會兒眼見楚毅一口拒絕了楊一清,王華幾人也就息了再開口的念頭,既然楚毅主意已定,那么就說明誰也改變不了楚毅的想法。
與其勸說楚毅改變主意,幾位閣老覺得還不如他們?nèi)裾f天子呢。
最好是天子做出退步,答應(yīng)楚毅下西洋的請求,這樣一來,他們也不用夾在楚毅同天子之間左右為難了。
楊一清幾人相當(dāng)識趣,在確定了楚毅的態(tài)度之后,便將話題轉(zhuǎn)移到了當(dāng)前朝中一些政事上面,剛好一些重大的決策,楊一清幾人向楚毅請教。
楚毅雖然說不上朝,但是并不是說他對于朝堂之上的事情就一無所知,對于一些天下大事,楚毅還事針對性的給予一些建議,至于說這些建議是否會被楊一清他們所接受,那就看楊一清他們的考慮了。
畢竟楚毅也不可能保證自己所提的所有的建議都符合大明眼下的情形,他的建議究竟是否能夠施行,那就要由楊一清等人衡量了。
畢竟楊一清、王華、陳鼎這些人皆是朝中之棟梁之才,一身的才學(xué)比起楚毅來,所差的其實就是那領(lǐng)先了數(shù)百年的眼界與見識。
差不多一個多時辰,幾位閣老起身告辭離去。
目送幾位閣老離去,楚毅站在那里,很快就見一頂小轎子又返回了武王府,一道身影自轎子上走了下來,不是內(nèi)閣首輔楊一清又是何人。
楚毅向著楊一清微微點了點頭,然后兩人一前一后走進院子當(dāng)中,就在先前幾人落座的地方坐了下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