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被這架圖-4A的艙門口,眾人的手中已經各自多了一枚蓋格計數器。在大伊萬的帶領下,幾個人依次了鉆進結著些許冰霜的機艙。隨著漆黑的內部被手電筒和頭燈的光束照亮,簡陋的內裝也出現(xiàn)在了每個人的視野中。
“有一說一,這也太糙了,看著還不如瓦茲小面包呢。”
石泉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上的蓋格計數器貼在機艙裸露的肋骨上,讓他稍稍安心的是,輻射值雖然確實有點高,但還遠遠沒有超過安全值的上限。
“能用就行,這里面弄的再好看有什么用?半空中一旦壞了,修起來都不方便。”大伊萬說話的同時,也在用蓋格計數器測量了機艙和彈艙之間的防輻射隔艙。
在反復確認了輻射值都在正常范圍之后,大伊萬這才有心思賣弄,而他帶著眾人第一個要看的,自然是曾經很可能裝過的核彈的彈艙。
大伊萬熱情洋溢的介紹道,“這是核航彈懸浮儲存系統(tǒng),說不定在蘇聯(lián)時代,在這架轟炸機的這個彈艙里,曾經投下過致命的核彈?!?br>
“最后還是像廢鐵一樣被丟在這兒”
娜莎頗有些惋惜的嘆息道,說蘇聯(lián)財大氣粗也好,說他浪費也罷,這樣被丟棄的轟炸機遠非個例,在這片曾經廣袤的國土上,在分崩離析的那段歲月,這樣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
一句話將大伊萬打擊的沒了興致,眾人參觀了一番,各自拍下幾張照片之后,轉身走向了這架轟炸機的駕駛艙。
隨著附加了厚實的防輻射層的艙門被打來,眼前看到的一幕卻讓眾人大感意外,在駕駛艙的玻璃上,仔細的貼著一層遮光的鋁箔,略顯簡陋的操作臺和座椅上還蓋著一塊厚實的毛毯。
甚至當大伊萬掀開毛毯,這座椅上不但放著航空頭盔,而且還有一本裝在塑膠袋子里的檢修記錄。
“我收回剛剛的話,這好像不是被拋棄的?!蹦壬f話的同時拿起了檢修記錄本,打開之后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頁。
“封存時間是1953年8月,最后一次例行維護是在1977年的8月!”娜莎抬起頭,“是封存!不是遺棄,更不是事故!”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