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卑微的吳地庶族,說的才是本地方言,也就是吳語。
所以,衣冠南渡之后,建康士人、官宦人家所說“官話”,其實就是洛陽話,即便是現(xiàn)在,建康城里的雅言已經(jīng)有所變化,但以洛生詠來詠詩,也是很高雅的行為。
沈郎君所詠詩作,為晉時嵇康所作《贈秀才入軍》,其作有十八首,沈郎君逐一吟詠。
他語音重濁,抑揚頓挫,讓人聽了只覺心情激動澎湃。
據(jù)說晉時,權(quán)臣桓溫欲殺大臣謝安、王坦之,設(shè)下筵席、埋伏甲士,請包括二人赴宴。
王坦之知道宴無好宴,很害怕,謝安卻面色如常。
席間,謝安面對桓溫的咄咄逼人,毫無懼色,以洛生詠,吟詠嵇康所作《贈秀才入軍》,以詩中“浩浩蕩蕩”,諷“浩浩蕩蕩”。
謝安臨危不懼、一身凜然正氣,使得桓溫收起殺人的念頭,酒宴結(jié)束,謝安、王坦之平安離開。
黃四郎知道這個故事,現(xiàn)在看著以洛生詠吟詠《贈秀才入軍》的沈郎君,只覺相比沈郎君,那禍害一方的李笠顯得面目可憎。
前不久,李笠已經(jīng)把欠黃家的債,連本帶利一起還清了,黃四郎覺得此人確實有本事。
但是,其人心術(shù)不正,皮黑心更黑,越有才,就越是個禍害,果然不能交往!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http://hfozwsp.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