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賽開打之前,周齊澤玩了數(shù)百個英雄,開了數(shù)千場的自定義,連直播也打著自定義,反覆反覆的練習,只為了掌握好每一個技能的施放距離,讓所有英雄的攻擊距離、等級、技能和冷卻時間都能刻印在自己的腦袋里。
會這麼玩和張若宜有一定的關系,在紐約時他和她一起我在地毯上吃零食,聊到那會打游戲的原因。
「我一開始不怎麼會打游戲的,分段低,還常被打野罵,」張若宜打了個呵欠,「可能有點不服輸吧,我就去玩自定義?!?br>
「刀妹這英雄不是挺難的嗎,我就利用自定義打小兵,練補刀,然後慢慢讓自己能每段Q的傷害都堆疊到最高,然後再加個電腦敵人,算W和E的距離,背CD2和等級跟裝備的搭配,一個一個的練?!?br>
「反正我就Si嗑,練了幾百天自定義,我只想著把這個英雄練好,然後再去打敗那個罵我的人,就要把這游戲刪了,沒想到玩出興趣來了,」她想了想,「我還記得那人很Ai玩歐拉夫,我連歐拉夫的攻擊時間和距離都記得一清二楚,絕對不會被他Q到。」
周齊澤當時還笑她是Si腦筋呢,這麼浪費時間的方式,大抵和職業(yè)選手不合,她也很是同意,「確實,這太耗時間了,我後來也沒這麼做了?!?br>
「或許因為我有設計師的天分,看重數(shù)值更勝於C作,但你知道嗎?傷害改動從0.9改成0.7,除了削弱0.2以外,可能是當你越了塔3,要被塔打一下還是兩下對方才會Si的問題,那又得考量自己的血量,防御塔的攻擊升溫程度,如果能把這些都變成直覺和肌r0U反應,當下就不需要花時間去思考這些,偶爾還會太過冒進。」
現(xiàn)在回頭想想還挺有道理,他從不覺得自己是混的,但可能以前的練習方法不夠JiNg確,才總是能在b賽上有短一寸、差一點的失誤,這對AD位置可會是個致命傷,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周齊澤很清楚雖然小血池不是貶義,可送一血絕對是他激進缺點下的產(chǎn)物,即使後期能追上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僥幸彌補這個缺口。
一直以來賽場上很多時候的決策靠臨場反應和直覺,他多少覺得有些東西并不是練習就能夠增強的,但這一個月下來,他發(fā)現(xiàn)很多直覺是經(jīng)驗,而很多經(jīng)驗來自於熟練,當最基本對方使用英雄的攻擊距離,自己的承傷都無法掌握的時候,又怎麼能準確的抓住對方的走位失誤配合打野做入侵。
總之他是開始這麼練了,想想自己是職業(yè)選手,就算這麼Si嗑好像也沒毛病。
除了常用的AD英雄,為了避免像他一樣玩冷門英雄的選手,他幾乎把能拿的英雄都練習個遍,盡可能的將被控制或上頭的失誤降到最低。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