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道子拍拍手中信,笑道:“此等粗淺心思,為父焉能不知?!?br>
想起對楊安玄的印象,才學(xué)過人、年少氣盛、行事魯莽,司馬道子笑道:“少年銳氣可堪一用?!?br>
司馬元顯不以為然,道:“看這個楊安玄就是個惹事的精,剛才京口就生出事來,雖然是好事,也說明此人不安分?!?br>
司馬道子嗅出酸味,元顯聰明好學(xué)、志氣果銳,王謝子弟亦不能比,楊安玄的出現(xiàn)奪了元顯不少風(fēng)頭,元顯因而對他沒有好感。
這樣也好,省得元顯缺了磨礪,容易目空一切。等元顯十六歲,自己便將楊安玄調(diào)回,特意放在他的身邊,激發(fā)元顯的上進(jìn)之心,也可多些磨合,讓楊安玄將來輔佐元顯。
楊安玄提出請朝庭下旨撥給他兩艘船、百余人,司馬道子笑道:“此等小事也用驚動本王嗎?既然楊安玄肯任事,孤便幫他一次,改日跟杜含提上一句。”
看到信尾,楊安玄恭祝會稽王“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并獻(xiàn)上祝壽詩一首。
“辛苦操持將相權(quán),親提四海入陶甄。周公禮樂未墜地,伊尹勤勞真格天。胡地不傳南下箭,黃河長渡北歸船。濟(jì)時毫發(fā)無遺力,數(shù)盡天下孰與肩”。
司馬道子捋須開懷笑道:“好詩,雖然把孤吹捧得過高,但孤確實(shí)有心效仿周公、伊尹安定天下,成就一番偉業(yè)。”
又看了一遍,司馬道子欣然道:“此詩將來可做孤的墓志銘。”
司馬元顯心中罵了聲佞臣,楊安玄這小子搔到了父王的癢處,看父王眉開眼笑的樣子,不好出言掃興。
司馬道子站起身來到書案,執(zhí)筆將詩抄錄一遍,搖頭晃腦地品讀了一回,道:“明日讓人裝裱好,掛在書房,孤要用以自勉?!?br>
次日,東堂,五兵尚書杜含奏報楊安玄剿滅江賊一事。
等杜含說完,司馬道子欣然道:“楊安玄勇于任事,立功當(dāng)賞?!?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