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鴻軒口中這首“戲謔之作”,乃是某日邀約門下眾師弟去西慶林寺齋餐時的信口之語,原詩末句是“飽啖西林新迸筍,年來吾亦Ai逃禪”,形容吃筍的快樂b學(xué)佛多多了,與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逃禪”,便是指逃離禪佛,借《孟子》“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之義。需要注意的是,到了晚明和清代,意思一下子反了過來,“逃禪”反而成了“學(xué)佛”的意思,必須要區(qū)分開來,免得誤會。
因為是在開玩笑,他自己也沒太當(dāng)回事,倒是李吉有心,將詩中的頷聯(lián)記下,今日用在自己的詩中。
果然無論在陳成那里,還是在詩榜那,此聯(lián)都頗被贊賞,讓李大吉感慨,掌門人就是信筆而書的一聯(lián),都如此令人稱道,可見功力之深,果然是我輩望塵莫及的!
“哈哈哈!你就莫要給我戴高帽了!”平鴻軒大笑:“你那一整首詩是什麼樣的,拿來給我過目?!?br>
李大吉誠惶誠恐呈上了今天這唯一一首令陳成吃了敗仗的詩。
不過,平鴻軒粗粗一覽,笑意便從臉上漸漸隱去,尤其是看到李大吉“嘉賓滿殿檀香染“那一句時,眉頭還擰起來了。
“我收回剛剛那句話!”平鴻軒頗不客氣道,指得是“你要喜歡,這兩句送給你了”那句。
李大吉弄了個臊眉耷眼,恨不能鉆到泥地里去。
“唔,對方的詩呢,可有記錄?”平鴻軒又問。
李大吉便把陳成的“秀sE叢林夕照明,浮嵐卷盡竹煙清”呈上過目。
“咦?”平鴻軒看了之後,頗有疑惑,在案頭敲了敲:“這樣一首詩——你是如何取勝的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