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山不大不高,西起上元門,東至燕子磯,長不過一十二里地,寬不足三百丈,最高峰不過六十丈。
卻因山勢綿延起伏,登臨幕府,可遠(yuǎn)眺景天一色,萬里長江從山頭奔騰而下。
又因有幕府登高、達摩古洞、永濟江流、化龍麗地、嘉善聞經(jīng)、燕磯夕照六景,成了金陵四十八景最集中的地方,名聲廣為流傳而眾所周知。
而應(yīng)天的金陵之名,也與此幕府山有關(guān)。
傳聞戰(zhàn)國時期,楚威王為了壓制應(yīng)天地區(qū)那所謂的‘王氣’,派遣官吏軍馬,埋金于幕府山西麓金陵岡,方才有了金陵城的城名。
至于楚威王到底有沒有埋金幕府山,恐怕早就有人前往金陵岡一探究竟了。
只是這些傳聞和四十八景,都只是增添了幕府山的一絲名氣罷了。
如今的幕府山,在朝廷而言僅僅只是一處,因地高而可望江面,足以作為防御江北的兵家要地罷了。
除了幕府山那六景之外,各處山頂山嵴與江邊的山腳,建造了大量的軍營屯駐兵馬,以及射江炮樓。
而在上元門東邊,不過一里地的半山腰上,乃至一處地勢稍微緩和的山臺上,雖無涼亭樓閣,卻也是快鋪了青石條,從山腳到山頂造了石臺階的觀景臺。
這邊不是幕府山最高處,也不是最佳的觀景點,加之今日山上山下都有應(yīng)天府的官差把守,此處便加不到一個尋常百姓。
平臺北側(cè)空空蕩蕩,可遠(yuǎn)眺江面,以及江中的八卦洲。南側(cè)茂林,伸展出的枝葉樹冠,在幾條石條凳上蓋出了一片林蔭。
每一次到上元門這邊來,便要渾身站滿泥土水漬的應(yīng)天府知府鄒學(xué)玉,今日卻是難得一見的干凈。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