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中軍帳內(nèi),除了胡林翼和曾國藩外,以羅澤南掌軍最多,最具聲望。他勸道:“滌帥,為國盡忠,不必囿于陳規(guī)。由你領銜,最為恰當,你就不要再推辭了。”
眾人紛紛附和,曾國藩只得同意。于是,決定由曾國藩領銜,湘軍大將都要列銜。
曾國藩思慮問題深,建議道;“若只有武將列銜,在朝廷看來,未免有湘軍擅權、挾兵自重之意。依我看,6省的督撫也要列銜,且要列在武將的前面?!?br>
胡林翼點點頭,說道:“理應如此,方能顯示出文武1心、精誠團結(jié)的意思。朝廷看到督撫列銜,自然也不便再反對?!?br>
于是,決定由曾國藩領銜,胡林翼其次,官文再次,其余文官武將按照官階排序列銜。
接下來,便是商量如何協(xié)調(diào)6省的軍務。曾國藩、胡林翼各自節(jié)制3省軍務,是因為朝廷有旨意,3省的官員自當服從。
江蘇、浙江雖已淪陷,卻也有不少舊官員、舊地主逃了出來。朝廷也照樣任命湘軍大將為江浙兩省的官員,,期待他們收復故土。
曾國藩將統(tǒng)1指揮6省軍務,湘軍這邊自會遵從。但湖南、湖北、安徽3省的綠營、8旗、團練,還有3省的文官,并無服從曾國藩的義務。
為此,決定今后軍令政令,統(tǒng)1由曾國藩、胡林翼聯(lián)銜。曾國藩主管作戰(zhàn)指揮,胡林翼主管后勤供應。這實際上是把胡林翼降成了曾國藩的參謀長,但為了大局,不得不委屈胡林翼。
方略已定,眾人開始議論起具體實施的步驟。決定會議1結(jié)束,曾國藩立即回江西,調(diào)動江西境內(nèi)的湘軍,全部移往武昌前線。屆時,江西境內(nèi)只留下本省綠營、團練。
湖南那邊,委托駱秉章立即增募5萬湘軍,爭取在3個月內(nèi)成軍,開赴前線。
江西的湘軍調(diào)回湖北后,武昌前線將鏖集十萬湘軍。而武昌城周圍的革命軍,只有1萬多人。湘軍以十萬對1萬,有把握奪下武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