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么多年修煉的神識還在,雖然因身體所限,發(fā)揮不了當鬼魂時的一成,但至少可以外放十米左右,神識一掃,就將這家農(nóng)家小院兒盡收眼底。
正經(jīng)的三間青磚瓦房,在這個年代,別說東北山溝了,就是平原地帶富裕點的農(nóng)村,能蓋得起青磚瓦房的也不多,大多人家都是茅草房,好點兒的也不過是泥瓦房。
整個清溪溝也不過兩家這樣的房子,一個是旺爺家,另一個就是大丫家了。
當日分家出來,大丫家可以說是凈身出戶,如若不是大丫娘請了長白大隊的大隊長,大丫娘的嫁妝都差點兒讓她奶奶給扣下。
卻說大丫母子三人,分了家后,住一個多月的草棚子,那時小壯還不夠一歲。
等她爹緊趕慢趕的請假回來,這才將房子建了起來,這又讓大丫奶奶好一通罵,提起來也夠糟心的。
卻說這三間屋子,東間是爹娘的屋子,西間給大丫和大壯,不過他們爹不在家時,兩個孩子一向賴著他們娘,還省了一間屋子的柴火。
中間是堂屋,東面是灶臺,西邊是爐灶,一個做飯,一個可以燒水,正正好。
村子里的房子都是沿著清溪溝而建,處于山坳處,而大丫家的房子卻建在緊鄰山腳的地方,離最近的人家還有百米遠。
大丫他爹長期不在家,家里不是女人就是孩子,論理是不該建在這么偏僻的地方的,如今這年代,可是時常有野狼、野豬下山禍害。
但大丫娘寧可面對野獸,也不想再忍受婆婆和妯娌的惡言惡語,最可惡的是大丫的奶奶和二嬸還會上手打人,而且專挑不好讓人看的地方下手。
所以大丫家蓋房子最費錢的不是三間青磚瓦房,也不是前院的柴火棚子和地窖,而是前后院高達兩米半的泥墻。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