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9章 軍人們的煩惱(二十) (1 / 5)_文明破曉全文在線閱讀: 第199章 軍人們的煩惱(二十) (1 / 5)-666文學(xué)

第199章 軍人們的煩惱(二十) (1 / 5)

        兄弟分別之時,韓海濤只是叮囑路上小心,還把東北這邊生產(chǎn)的一些消炎藥交給了表弟,還囑咐道:“這些藥有保質(zhì)期,若是幾年不用,就不能再吃。你可得記住。”

        表弟道謝之后準備上車,最后還是忍不住轉(zhuǎn)頭說道:“海濤哥,你們說的稅收,我真的不敢信?!?br>
        韓海濤在表弟肩頭拍了一掌,“不信就不信,反正我沒說瞎話。趕緊上車,別耽誤?!?br>
        看著表弟乘坐的火車緩緩啟動,韓海濤如釋重負,轉(zhuǎn)身就走。心中卻想起表弟的疑惑,1919年,東北有大概3000萬人口,gdp達到了9億銀元。按照東北當(dāng)下稅收,一年收入就達到了3億銀元之多。

        由于北洋沒有控制全國,國家稅收沒辦法統(tǒng)計。只能以善后大借款為比較。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以辦理善后改革為名,向國際銀行團貸借的長期巨額借款。

        1912年2~6月間,國際銀行團提供了5次墊款,積極支援北洋政府。為了全面控制中國財政和排除其他財團的干預(yù),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和北洋政府代表于1913年4月26日在北京簽訂了善后借款合同21款和附件6號。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年息5厘,按84實交,47年償清,本息共計67893597英鎊,以鹽稅、關(guān)稅為抵押。按照合同規(guī)定,借款額中必須扣還附件中各項到期應(yīng)還的中央和各省外債及賠款本息,這些扣款就超過了借款額的半數(shù)。

        1912年3月,袁世凱為整頓北京的統(tǒng)治機構(gòu),加強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統(tǒng)治力量,償還積欠的外債和賠款,履行對遜清皇室的優(yōu)待條件,[2]派親信周自齊訪問在華的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銀行團,借以處理清政府債務(wù)善后事宜之名義,策劃將清政府在宣統(tǒng)三年與美國資本團、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簽訂的清政府為改革幣制和振興實業(yè)借款1000萬鎊的合同資金到位僅10萬鎊清政府就垮臺了,改為民國北洋政府的“善后大借款”。北洋政府許諾借款以鹽稅為擔(dān)保,并把四國銀行團列為北洋政府借款的優(yōu)先權(quán)國家。

        利息率形式上是5厘,而按84實交,實際接近6厘。在發(fā)行交款期前,都用年息7厘或6厘的墊款方式付款,于是銀行團又獲得雙重利息,并且利用金銀匯價漲落,在交收款項時攫取匯兌差額利潤。債票的發(fā)行,由英法兩國各募7416680鎊,德國600萬鎊,俄國2777780鎊,比利時1388880鎊。銀行發(fā)行價格是90,銀行團凈賺了6的純利。從1912年2月到1915年10月期間,北洋政府的實收數(shù)僅有銀105578046元計9982512鎊,只占借款總額的37。在這實收數(shù)中除撥付南京臨時政府和留守府8632314元外,北洋政府的軍政費大部分依靠這項借款支持,達73449231元,占6956。

        袁世凱1859~1916用這項借款賄買了滬、漢海軍,并派出編遣各省軍隊的監(jiān)視員,會同各埠海關(guān)稅務(wù)司,撥發(fā)軍餉23496500元,消滅了異己的軍隊。作為抵押的關(guān)、鹽兩稅統(tǒng)歸銀行團掌握;鹽稅的收支由銀行團聘用外籍顧問和會計,設(shè)立鹽務(wù)稽核所,稽核監(jiān)督征解。關(guān)、鹽兩稅的稅率不斷提高,征稅范圍日益擴大,稅款存儲也從本國銀行、錢莊移歸五國銀行團。從1915年到1939年初,關(guān)、鹽兩稅收入中償還這項借款的本息銀數(shù)共計383203981元,為實收銀數(shù)的363倍。

        北洋善后大借款大概是25億元,也就是2500萬英鎊。這么一筆對北洋中央政府緩了口氣的收入,還沒有東北一年的稅收高。

        自家表弟不相信東北的稅收能到如此地步,并不讓韓海濤感到意外。如果不是自己在東北政府當(dāng)官,韓海濤也不會相信以東北與內(nèi)外蒙這種窮地方,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收入。

        既然無需攤派債券推薦,感覺到解脫的韓海濤一身輕松,施施然直奔辦公地。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亚洲欧美一级AA黄片_亚洲午夜Av在线_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_青青欧美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