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的中俄邊境線上已經(jīng)白雪皚皚,寬闊平緩的江面上,已經(jīng)架起了數(shù)座浮橋。站在江邊高地上,換回軍服的鄭四郎騎在戰(zhàn)馬上看著部隊正通過這些由粗大鐵鏈串聯(lián)起來的浮橋向江北進發(fā)。
中國邊境的廣袤大地覆蓋在白雪下,對面俄國邊境同樣銀裝素裹。如果沒有這條江水,完全看不出兩邊有什么不同。但是跨過這條河,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時代,中國軍隊再次踏上異國的土地。
在軍校的時候,鄭四郎也曾經(jīng)與同學們高唱《滿江紅》,并且為止感動的熱淚盈眶。當真正指揮千軍萬馬跨越邊境,感覺卻與那時的想象的慷慨激昂和熱血沸騰大不相同。
軍代表的工作經(jīng)歷讓鄭四郎親自體會到了另一種生活,另一種思路。黨課上詳細講述過帝國主義,這種給中國造成了巨大傷害與痛苦回憶的制度并非有人刻意設計,而是工業(yè)國發(fā)展下的必然結果。
如果最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的是中國,那么中國一定會是現(xiàn)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工業(yè)國的產(chǎn)能在理論上無限的,為了解決產(chǎn)能相對過剩與市場相對不足的矛盾,為了維持高額利潤,向外輸出商品,向內(nèi)輸入廉價原材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這只關乎利益,無關乎善惡。
在與殖民主義者,帝國主義者們的斗爭中,原本并沒有產(chǎn)生民族主義觀念的廣大被入侵世界的人民就誕生了對抗外來入侵者的民族主義。
所以文明黨承認民族主義的必然性,以及對抗外敵入侵的正面作用。何銳在此次出兵前強調(diào),當下東北政府的所有行動并非是一場民族主義的復仇行動,也不會按照帝國主義那套邏輯搞擴張主義。這次的行動只是一次阻止人道主義災難的嘗試,就如鄰居家有人要餓死了,分口飯給他們,是作為人類的底線。
至于鄰居吃了這碗飯后,是努力工作以求改變生活,或者是拿起他們家里的菜刀,變成了敵人開始搶劫,則是鄰居的選擇。
東北人民的財富通過稅收集合起來,組建起了東北軍,就是為了應對敵人的進攻。此時,一陣歌聲從鼓舞部隊士氣的文工隊那邊傳來,“……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士兵們本就喜歡這首歌,此時更是忍不住與文工團一起唱了起來。歌聲嘹亮,響徹了邊界兩岸。鄭四郎也非常喜歡這首歌,此時聽到,只覺得仿佛是在給自己的想發(fā)一個回應。
就在此時,馬蹄聲響,此次行動的參謀長胡秀山騎著馬到了鄭四郎身邊。勒住馬匹,胡秀山看著行軍的隊列,開口說道:“四郎,我們出發(fā)吧?!?br>
鄭四郎心中一陣糾結。這感覺在鄭四郎擅自改動作戰(zhàn)計劃的時候有過,還是一樣的強烈。如此糾結之中,鄭四郎閉上眼,雙手拍在自己兩邊臉頰上。
清脆響聲讓胡秀山看向鄭四郎,目光中都是訝異。而鄭四郎感覺著臉頰上火辣辣的刺痛,終于擺脫了內(nèi)心糾結帶來的沖動,轉(zhuǎn)過頭說道:“現(xiàn)在出發(fā)!”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