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仆射周青臣,對大王取消前朝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大為稱贊,說若無大王的英明決策,大秦肯定會重蹈周朝的覆轍。
仆射周青臣自然說中出在秦王的心里話,若不統(tǒng)一六國的度量衡,他這個天子也做得不會安穩(wěn)。
只是,好死不死的,博士淳于越卻跳了出來。
指責(zé)周青臣這是諂媚大王,并且借題發(fā)揮,評論秦王大力施行的郡縣制。
淳于越提出,秦朝應(yīng)該效法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繼續(xù)實行分封制。
淳于越這一番反對不要緊,跟著朝中大臣們開始了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被卷入其中。
只是這些家伙卻不知道天子對自己政策所下的決心,這場爭論的出現(xiàn),卻讓秦王意識到了一個嚴(yán)重的問題。
如淳于越這樣的飽讀詩書之士,為何不能不理解自己的想法?
這些人明知道郡縣制的好處,卻仍是堅決反對?
秦王如此把自己的兒子公子蘇招進了皇宮,父子兩人一番細談之下,終于得出了最后的結(jié)果。
朝中大臣們,大多都是讀的前朝時代的書籍,自然要鼓吹分封制。
而讀了這些史書,這些家伙便會堅定認(rèn)為,分封制就是真理。
書讀得越多,這種想法就越堅定!
這不是一場天子跟大臣們的爭吵,而是一場思想上的戰(zhàn)爭。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