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們能的。
【廢王立武這件事里面,李治和大臣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的拉鋸,但雙方都沒有拿著小公主之死作為攻擊點。
相反,更加真實的可能是‘厭勝’事件。
我們不提別的,就單純捋捋時間線。
因為史書中并沒有對小公主之死的時間記載,我們只能推測當(dāng)在永徽四年,最晚在永徽五年初,這是通過武則天兩個兒子出生的時間線推出來的。
厭勝時間是在永徽六年的六月,而廢后時間在九月,兩者只差三個月的時間,廢后距離小公主之死已經(jīng)一年時間。
李治應(yīng)該沒有這么拖沓,等到一年以后再去算賬。
那么為什么史書要把小公主之死和廢后事件聯(lián)系起來呢?
答案不言而喻。】
所有人腦袋都明白,真正的目標(biāo),是武則天這位‘離經(jīng)叛道’的女帝。
只是想要表明武則天的喪盡天良,用親女兒的死來博廢后,表明她的狠毒心腸。
“媚娘日后還真是礙了很多人的眼啊?!崩钪吻浦难劬Γ?。
武媚娘還有些被女兒的死影響到,聲音微微低啞,眼神卻是平和,“不遭人嫉是庸才,這是媚娘的榮幸?!?br>
李治失笑。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