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當(dāng)時就是被南匈奴擄走,當(dāng)然被擄走的肯定不是她一人,被帶到匈奴地界,用后來蔡文姬寫的《悲憤詩》來說,
“豈復(fù)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并下。”
許多人都通過蔡文姬的作品給她冠上怨婦的名頭,但其實不是,稍微用點腦子思考思考便明白,亂世當(dāng)中,一屆女子能活下來,甚至是在匈奴等地活下來何等不易。
某些只知道盯著女人裙擺下所謂貞潔的人就不用開口言說什么,人命如草芥的時代,受盡命運的捉弄,蔡文姬能活下來,就該知曉她心性的堅韌以及生命的韌勁。
說怨婦倒不如說是強(qiáng)女,我憐惜她的遭遇,可喜歡她的堅韌?!?br>
任何蓬勃努力的生命,她都喜歡。
蔡文姬出身高貴,從小接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受儒家的思想束縛,在胡地的日子無疑會令她感到非常大的屈辱。
有些時候,懂的越多,越清醒反而越難活下去。
所以林書說她堅韌。
她是故意這么說的,起碼不能叫蔡文姬被一些人的話逼死。
可別胡地的慘烈沒叫她絕望,反倒是回歸后難活下去。
林書還真是有先見,一些剛要出口批判蔡文姬失節(jié)的人話還沒說出口,就直接被堵在嗓子眼。
林書冷哼一生,憑什么女人就得要守節(ji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