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不棄不想母親誤會,急道:“我也聽母親的?!?br>
堯窈順著話:“那好,母親這會兒就想吃那枝頭的杏兒,你陪母親去摘好不好?!?br>
說摘,是真的摘,只不過孩子身量不夠,由侍衛(wèi)高高抱起,再拿了根長竹竿,把樹上黃澄澄的杏子鉤了下來。
堯不棄捧著自己摘的杏,黑亮的雙目,興奮地望著堯窈:“母親,您吃。”
兒子的一片孝心,堯窈十分受用,也不講究,接過了杏就剝皮吃了起來。
一口下去,堯窈神情微僵,這酸味,只有她在孕期才會喜歡。
偏偏,小娃目不轉睛地盯著,還問母親,好吃不。
“還行,所以,你父親說得也不盡然都對,凡事要自己做了才知道是個什么意思,光聽別人說可不成?!眻蝰捍蚰[臉充胖子,忍著酸意,勉強把整顆果子吃完,卻也不想再嘗,在兒子又要給她摘果子之前及時制止。
“你講的那個葉公好龍的故事甚是有趣,母親還沒聽夠,你再講一遍可好。”
這故事也是容淵講給孩子聽的,堯不棄記性極佳,聽一遍就能夠完整講述下來,再講給堯窈聽,成就感滿滿。
堯不棄饒有興致地講完一個又一個故事,堯窈聽得也認真,并陷入了沉思。這些故事并不俗套,相反地極具教育意義,其中蘊含的道理,值得人去深思,并謹記。
到這一刻,堯窈不得不承認,孩子的成長,父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她并不能替孩子做決定,要不要這個父親,取決于孩子自己。
顯然,孩子在父親身邊能夠學到更多東西,他自己也樂意去學,她沒有任何理由阻止。
孩子和父親是一回事,她和容淵又是另一回事,一碼歸一歸,混為一談,就不聰明了。
心態(tài)發(fā)生轉變后,堯窈思量了許久,找堯文君商議:“他不可能在東甌久住,不如就讓不棄隨他回大晟,那邊天大地大,有良師有益友,不棄成長得也會更快。”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